一、把庫存管理提高到戰略高度
建立完善的流程和體系來管理庫存,從前端的銷售預測、銷售需求,到中間的生產、組裝,到后端的采購,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流程管理和控制,而且必須在公司內部自上而下地、持續地貫徹和實施。
二、衡量庫存對銷售預測的風險
銷售預期總是很豐滿,實際銷售總是不容樂觀。對于沒有落地的銷售預測,首先要評估成品庫存對銷售支持的程度。銷售預測為100臺機器,實際訂單可能只有70臺,這就需要衡量低庫存對銷售預期的支持能力,或者可以采取分批生產、分批發貨的方式降低風險。
三、完善采購管理體系和采購策略
考慮綜合采購成本,高價值的零部件,可按需下單采購;中間價值的零部件,可以根據生產計劃建立一定數量的安全庫存,實施最小批量訂貨;低價值的零部件對資金占用不大,可以采用經濟訂貨批量(EOQ)。
四、建立整個供應鏈協同機制
銷售端與客戶建立緊密的溝通,提高銷售預測的準確性,實現銷售和運營計劃的快速、準確傳導機制;運營部門根據需求計劃安排合理的生產計劃;物流部門建立分銷和倉儲網絡,確定最佳的倉儲方式和運輸方式,以提高供應鏈的靈活性。
五、壓縮供應商的交貨時間
需求預測的不確定性總是隨時間增加而增加,而供應商交貨周期過長,采購方為降低風險就需要建立過多的庫存。尤其是對于全球采購來說,長時間的運輸、政治、戰爭以及貿易航線變更,都會影響交付時間和公司的庫存數量。分析這種長周期采購的影響并盡可能壓縮供應商的交付時間,選擇合理的交付方式。
六、實施精益庫存管理項目
推動供應商協助實施VMI(供應商管理庫存)、JIT(即時交付)、Milk Run(循環取貨)等,以實際需求拉動供應,通過PFEP(Plan For Every Part)向采購和銷售環節延伸,對每個物料建立跟蹤體系,來識別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對可以有效降低庫存數量,甚至實現零庫存。
七、高產品開發的可靠性
很多企業開發新產品,未經性能模擬和測試,就發布第一版圖紙,之后不斷變更圖紙,造成大量的樣品、原材料和半成品積壓和報廢,產品開發和設計的不確定性,不僅會增加庫存,而且增加了整個供應鏈的不確定性。
八、引入第三方物流支持
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有著更專業的倉儲、物流、分銷體系和信息技術平臺支持,自建物流和倉庫的成本很高,引入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或是第三方供應鏈管理公司,將非專業、非核心業務外包,可以有效降低倉庫、物流風險,提高庫存周轉率和資金周轉速度,降低運營管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