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之三:預測管理缺乏規范的流程
癥 狀
沒人對預測管理流程負責,但每個人都對預測諸多詬病:說到庫存管理,如果沒有人對預測的準確度負責,組織將永遠無法獲得準確的預測。
太多的無效預測和/或不準確的預測:這通常反映出預測管理流程中缺乏協作以及(來自內外部的)反饋。如果無法獲得準確的信息反饋,就不會有準確的預測。
通過調整預測來管理庫存:庫存過多時人們的自然反應通常是調低預測,從而讓系統消耗掉多余庫存。與其他問題相比,這一做法將使得庫存規劃與客戶需求脫節,存在完不成訂單的風險,有可能影響客戶滿意度。
解決方案
將預測管理設為全職崗位:如果不希望指定某個人來做,那就把這項工作指派給一兩個知道預測需要借助協作來完成的員工。
在銷售和運營規劃(S&OP)會議之前舉行每月預測協作會議:在這一會議中,公司高管應當審核、調整(如需要)和批準每月銷售預測,最好是以產品系列為單位。
除非你知道一些信息是規劃人員所不知道的,你才能推翻預測結果。各公司推翻預測的理由經常都是錯誤的,例如“直覺”或“讓數字顯得更合理”。這是無視客戶實際需求進行規劃。
實施確保預測準確性的措施:讓維持預測準確性的員工或部門擔起責任,這也是持續不斷地改進預測管理和庫存規劃的前提之一。
誤區之四:不在內部進行溝通
癥 狀
諸如促銷和新品上市這樣的突然性事件沒有傳達到所有相關部門:為了讓所有職能部門支持戰略庫存管理目標,這些部門的經理必須掌握關于預測管理和庫存規劃的最新信息。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么公司內部可能沒有S&OP流程或該流程效率不高。
“一勞永逸”式銷售預測:公司有時會錯誤地給予其預測管理軟件系統完全的信任,以為他們不需要檢查數據或進行調整。你要小心這種想法。需求是會改變的,因此預測也應該進行調整。
沒有整合信息/存在多套不同的數字:這種情況的出現往往是由于公司各部門各自為政,部門經理并未一起做規劃。舉例來說,負責庫存補貨的部門與銷售部門使用的預測數字不一樣。與此同時,財務部門使用的預測數字又是另一套。
解決方案
使用“真正的”S&OP流程:召集 會議,以就當月規劃達成共識,包括需求端(銷售和運營)和供應端(生產、采購)。
在公司的業務方案中明確責任:確保這些方案中的所有措施都符合公司的整體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