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活動中不直接或者間接產生經濟效益的環節都可以稱為浪費。導致物流浪費的三種情況,一是出現了錯貨、貨損貨差現象;二是出現了不必要的繞路;三是沒有在正確的時間,有過多的延誤和等待環節。其中不僅包括運輸過程,也包含倉儲過程。
不必要的繞路
如貨物的實際流動軌跡與理論上的最優軌跡不同。不僅導致貨物流動效率低下,還會導致物流服務資源的浪費。如圖7-6,本來可以直接到c區域的貨物,經過了b站的無謂中轉環節,增加了浪費。
貨物無謂繞路,主要是因為需求地(生產方)和生產地(需求方)不能夠建立直接聯系,而必須通過中轉地(中轉方)的中轉所導致的。
但并不是說所有的繞路都是浪費。如圖7-7所示,理論上虛線是最優的運輸線路,但因實際的運輸中可能是對路網不熟悉,或者是堵車;或者是為避免過路費和罰款而繞路。所以,關于貨物流動的最優軌跡,需要從時間(服務的時效要求)、安全(運輸安全)、成本(各種費用)的角度來綜合考慮。
無意義且不必要的等待
當物流過程的節奏不規律時,會導致等待的現象發生。例如生產線的節奏不規律,有時候快,有時候慢。快的時候會造成某些環節擁擠(貨物積壓,貨物流的流通不順暢),而慢的時候則會使人員和設備處于過程時間的等待中。同時,某些環節的擁擠會加劇生產線節奏的波動。
在物流過程亦是如此,例如發貨頻率及發貨周期的不規律,分揀頻率與分揀周期的不規律,貨物量變化的不規律,這些都會導致物流作業發生等待的現象。物流中常見的等待現象是車等貨,以及貨等車;人在等任務,以及任務在等人。時間、資源往往是在等待中浪費掉了。如何解決這些等待的問題,需要應用均衡配載原則的原理,相關內容在第8章介紹。
此外,繁瑣的決策過程也是導致無意義且不必要等待的一類原因。例如發貨需要經過多道審核手續才可以發貨,一般會通過市場部門并由市場部門負責簽字,然后到倉庫管理部門并由倉庫管理部門簽字,但很多的簽字和審核是無意義的,而且造成了發貨的不及時以及后續環節的等待。
無意義且不必要的搬運
產生無意義且不必要的搬運,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倉儲環境、分揀場所的布局的不合理;另一部分原因是裝卸程序不合理造成的。
例如倉儲環境的出口與入口的規劃不合理,將會造成擁堵,致使貨物的堆放混亂以及不必要的多次搬運。分揀中心的布局不合理,也會導致不必要的搬運。裝卸順序不合理會導致重復的不必要搬運。貨物的裝卸順序應當遵循“先需要卸載的后裝載,需要后卸載的先裝載”的規則,如果違法了這個規則就會導致不必要的重復搬運。例如,一輛配送車輛負責向同一方向線路上的A、B、C三個地方配送三種單品不同的貨物a、b、c,正確的裝車順序應當是c、b、a,因為卸車順序是a、b、c。
此外,過分依賴機械化和自動化工具也會導致不必要的搬運。例如分揀系統的傳送帶,當貨量很少時,就無需要用傳送系統來分揀,因為系統的運轉需要消耗能源。又比如,少量貨物的裝車,也不需要動用叉車。
不得不行的空載
空載是運輸過程中常見的浪費。造成空載的原因,有市場的供給因素,就是車多貨少;也有信息不對稱的因素,有運輸需求的貨主找不到車,有車的車主找不到貨源。減少空載,還是得從解決貨源信息與運力信息的不對稱方面入手,以實現均衡配載。均衡配載留給下一章(均衡配置原則)介紹。
事故也是運輸過程中最大的浪費,沒有安全就沒有效益。運輸過程要避免浪費,首先是要確保運輸過程中的人、運輸工具以及貨物的安全。除此之外,錯貨、貨損貨差,都是對物流資源的浪費,都是我們應該摒棄的地方。
呆滯庫存也是一種浪費
呆滯庫存,是指庫存中的商品暫時不用,且具有永久不會被用(銷售、生產)的風險。對于呆滯庫存,通常會通過清倉甩賣的方式來處理,但現實中卻難以果斷地進行清倉。呆滯庫存會長期占用庫存空間,同時還會浪費倉儲管理成本。
造成呆滯庫存的原因,有長鞭效應的因素,有替代品競爭及產品生命周期的因素。長鞭效應在此不再贅述。當市場中出現替代品的時候,銷售空間將會受到替代品的擠壓,而規模生產慣性不能在短期內停止,于是造成呆滯庫存。呆滯庫存也是一定意義上的生產過剩。
呆滯庫存本身是一種浪費,而呆滯庫存所占用的倉儲空間是對物流服務資源的一種浪費。及時地處理呆滯庫存,使倉儲空間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是倉儲管理中應當注意的事情。而避免呆滯庫存是商業經營中應當注意的事情。
倉儲空間閑置也是一種浪費
導致倉儲空間閑置,可能是因為倉儲環境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不得不閑置,例如老舊的倉庫;也有可能是商業模式發生改變,經營管理方式發生改變,不需要囤積貨物的倉儲空間。
在具體的倉儲活動中也存在很多浪費。例如前面提到的不必要的搬運,不必要的動作,不必要的等待,在倉儲過程中是經常發生的。在倉儲活動中,通常通過推行來減少浪費的發生。所謂“5S”是指一套用于現場管理的方法,由“整理(分類)”、“整頓(規劃)”、“清掃(打掃)”、“清潔(制度)”、“素養(形成習慣)”這五個步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