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規模化發展。從區域分布看,物流園區空間分布更加均衡,東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物流園區多數進入運營狀態。中西部地區園區規劃建設速度加快,園區數量明顯增加。橫貫東中西、聯結南北方的物流園區骨干網絡初具規模。
二是多元化經營。近年來,物流園區提升自身服務能力,為入駐企業提供辦公、餐飲、物業、停車、住宿、工商、稅務等基礎配套服務,部分物流園區延伸服務鏈條,為入駐企業提供物流咨詢、物流金融、商品展示、設施租賃、保險代理等增值服務,服務種類日益豐富,成為園區新的增長點。在這方面,傳化智聯作為公路港物流的提出者,通過一體化服務和一站式管理,滿足企業、司機服務和政府管理的需要,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三是網絡化布局。隨著物流園區數量不斷增加,園區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物流園區逐漸由單點競爭向網絡競爭轉變。一批全國性的物流園區加快模式復制和聯盟合作,構建全國性物流服務網絡。傳化物流通過模式復制,在全國90多個城市建設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打造覆蓋全國的智能公路物流網絡運營系統,取得積極成效。卡行天下采取加盟方式,在三四線城市和成員伙伴合作建設加盟樞紐,2017年樞紐數量突破200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園區專業委員會發起設立百驛網物流園區互聯互通服務平臺,旨在促進物流園區信息互聯、業務協同。物流園區連鎖化、網絡化競爭格局正在形成。
四是聯動化推進。隨著物流資源向物流園區的集聚,生產消費物流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園區的規模效應和聚聚效應不斷擴大,與周邊產業的良性互動和聯動發展日益明顯,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傳化智聯通過打造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為周邊廣大中小工商企業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改變了傳統公路物流業態,大大降低了社會物流成本,也提升了當地產業競爭優勢。總體來看,需求推動、產業支撐是物流園區生存的基礎條件,產業融合是物流園區發展的必由之路。
五是智慧化升級。目前,大部分物流園區都建立了信息平臺,提供信息發布、貨物跟蹤、數據交換、物業管理等基礎服務,提升園區信息化水平。部分園區結合業務需要開發了運力交易、支付結算、融資保險、信用管理等業務輔助功能,加快園區數字化發展。隨著裝備技術的發展,自動化立體庫、自動分揀機、傳輸帶等自動化設備進入普及應用期,提升園區自動化水平。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通信技術與物流園區融合發展,以無人化為代表的園區智能化轉型成為熱點。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發揮園區資源集聚和平臺網絡優勢,智慧物流成為園區轉型升級的新方向。